我覺得這篇寫得蠻好的,如果有機會不妨找來看看,在這邊只單純把重點記錄下來。
人跟人的談判,近乎每天都會發生,包括午餐吃甚麼?室友洗澡誰先洗?家中家事誰做?喜酒要辦在哪邊?(這個感覺很容易讓新人們吵架......)
相信大家必須在人生中經歷過這麼多的「談判」,看了後應該會有所幫助,希望在簡單的字裡行間,能讓大家有所啟示喔~^O^
不過最重要的,我覺得還是那顆肯為別人讓步的心吧~
它不只讓人生過得更順利,而且能讓人活得快樂更多,抱怨更少~
回到正題~這個主題刊上商周 #1244 的封面,講到華頓商學院最受歡迎的課程。
一門課價值超過新台幣100萬元,著實讓人震驚。
一堂課36個名額,以這個價碼竟然選中機率只有14%?
在這其中的秘密是甚麼? 史都華‧戴蒙:「因為我讓他們真的賺到以百萬計的金錢」
史都華‧戴蒙推出的幾項談判術顛覆了傳統的舊思維,在他眼裡「情感需求,更剩於理性與邏輯」
承接昨天的網誌,我們又來到這個主題了。
「在情感需求沒有被滿足之前,談理性談判根本不會成局」
在他推出的主張裡,大致上分為四個部份:
1. 先看到人,但不忘記終極目標
2. 先動之以情
3. 建立關係優先
4. 先輸後贏又何妨,最後贏就好
簡單來說,就是要滿足談判者的心理需求,在談判時要盡量「將對方視為和你一樣的人」,而非一味的壓制。
由商周的三個大主題對談判做很簡單的解讀。
第一課:心態學
弱者,啟動談判,弱者不一定是輸家,因為他們更少仰賴權力,設法找出代價最少、效果最好的創意方案。
第二課:關係學
敵對瞬間合作,動之以情比說理有效,解決衝突是談判最重要的目的之一,情感比道理更好!
即使雙方差異大,聚焦在彼此相同點,而非差異點上,更易開啟關係,建立信任。
在這部分,強調「自己,是談判中最不重要的人」,一反我們直覺上的處理思維。
第三課:目標學
利他績效更大,進一步幫對方找出目標,用更創意方法解決方案,不一定要讓對方有所損失才是王道!在這其中,不一定幫助對方,自己就得承擔風險。
※本篇大綱由商業週刊#1244 P.111~P.124 收錄整理。
留言
張貼留言